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案例中心
杏彩体育平台登录
  • 产品名称: 杏彩体育平台登录金坛刻纸:一刀一纸一世界
  • 分类: 案例中心
  • 上架时间: 2024-03-21 17:23:19
  • 浏览次数: 1

 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坛刻纸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清时期,那时,金坛的百姓为了驱鬼祛邪、祈福迎祥,逢年过节每家每户都会剪出这种花笺张贴在门楣或者神龛上。

  到了初期,金坛民间剪刻纸的原生渠道大致分为两种:一种是自发性的,剪制者以手巧的妇女居多;第二种是作坊式的,最鼎盛的时候,金坛城乡有剪刻、裱贴、纸扎业作坊和店铺30多家。

  1975年,当时的金坛县文化馆组织了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民间美术骨干,进行剪(刻)纸培训辅导,由此拉开了振兴金坛刻纸的序幕。

  原金坛县文化馆馆长李祥:“70年代末金坛刻纸在无锡举办了一个展览,当时中央美院有个副院长叫陈叔亮,他看了展览之后非常有感触,他随后给我们金坛刻纸题了词,出自勤劳双手,来于刻纸故乡,雨后野花怒放,风前泥土飘香。”

  2008年,杨兆群、殷卓宁等五位刻纸艺术家历时4年共同完成巨幅作品《从雅典到北京》,逼线年北京奥运会之间各个举办城市的独特风光,这幅长29米、宽2米多的刻纸作品,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的盛赞。

  2008年,金坛刻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如今,金坛刻纸已积累了600多个品种,全市从事创作、刻制、经营和传承活动的民间刻纸艺人已超过500人。一批刻纸艺术家先后被授予“民间工艺美术家”称号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
  与此同时,在一批老刻纸艺人的精心辅导下,金坛区域内的华罗庚中学、白塔小学等中小学校,先后组建了刻纸兴趣小组、设立了作品陈列室,让剪纸艺术润泽童心、越走越宽。


杏彩体育平台登录 上一篇:陈年宣纸价格5年涨5倍:一刀老纸价值可达4万元 下一篇:纪念“九一八”:一刀一纸黄海学子雕刻红色历史